​陈淑萍荣获拾遗传承“评剧新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陈淑萍荣获拾遗传承“评剧新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

在北京市怀柔区有这样一位人物,她以对评剧艺术的满腔热爱,在岁月的长河中坚守耕耘,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。她就是现任北京市怀柔区戏剧协会理事、北京怀柔宰相庄振兴评剧艺术团团长的陈淑萍。从年少时对评剧艺术的痴迷,到成年后克服重重困难投身评剧事业,陈淑萍的人生,与评剧紧紧交织在一起,谱写了一段动人的艺术篇章。近期,她荣获拾遗传承“评剧新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称号。

陈淑萍出生于1969年,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,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年代,小小的陈淑萍,常常被村里戏台上的评剧表演所吸引。演员们精彩的唱腔、生动的扮相、跌宕起伏的剧情,像磁石一般紧紧抓住了她的心。每当村里有评剧演出,她总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舞台,嘴里还跟着哼唱。那时候,评剧艺术的种子,便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种下,生根发芽,成为她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。

2017年,对于陈淑萍来说,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这一年,她参加了怀柔区文化馆举办的评剧艺术培训。这次培训,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评剧艺术殿堂的大门。在文化馆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陈淑萍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评剧的发声技巧、表演方法、剧目知识等。她深知,自己起步较晚,想要在评剧艺术上有所造诣,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。于是,她每天早早来到培训教室,认真听讲、反复练习;晚上回到家,还会对着镜子练习身段和表情,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。

凭借着这份执着与努力,陈淑萍的评剧表演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。培训结束后,她积极参与到各类公益演出活动中。“星火工程下乡演出”“送戏下乡”以及敬老院慰问演出等,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。在这些演出中,陈淑萍始终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,无论演出场地条件如何艰苦,观众人数多少,她都全力以赴,将最精彩的表演呈现给大家。

2018年9月15日,这一天对陈淑萍来说意义非凡。她有幸拜评剧名家刘淑琴为师,正式踏入了评剧艺术的更高殿堂。拜师仪式上,陈淑萍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,向师父行拜师礼。她深知,这不仅是一个仪式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。

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,陈淑萍在评剧表演上取得了质的飞跃。她开始尝试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,在众多经典剧目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表演才华。在评剧《杨三姐告状》中,她饰演的杨三姐,将人物的坚韧、聪慧、勇敢演绎得淋漓尽致。在宰相庄评剧团,陈淑萍在《回杯记》中饰演剧中大姐。这个角色性格复杂,既有对弟弟的关爱,又有因家庭琐事产生的无奈和纠结。陈淑萍深入研究角色特点,通过自己的表演,将大姐的性格特点展现得生动鲜活。在表演中,她的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,都传递出大姐丰富的内心世界,让观众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。

在陈淑萍的带领下,北京怀柔宰相庄振兴评剧艺术团逐渐发展壮大。艺术团不仅在怀柔区声名远扬,还多次受邀到周边地区进行演出,将怀柔评剧艺术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。

除了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,陈淑萍还肩负着传承评剧艺术的重任。她深知,评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,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。她积极与学校、社区等合作,开展评剧艺术进校园、进社区活动。在校园里,她为学生们讲述评剧的历史和文化内涵,现场表演评剧经典选段,手把手教学生们简单的评剧唱腔和身段。通过这些活动,许多学生对评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有的学生还主动报名参加艺术团的培训,成为评剧艺术的小小传承者。在社区里,她组织开展评剧艺术讲座和交流活动,让更多的居民了解评剧、喜爱评剧。

陈淑萍的努力和坚持,不仅为怀柔区的评剧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,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她表示,只要自己还能唱、还能动,就会一直坚持下去,将评剧艺术传承好、发展好。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更多的人了解评剧、喜爱评剧,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